【写材料用典】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例文】真诚存于内心,神情就会自然流露,就能得到人们的认可。
正所谓,“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对于真诚的理解,孔子与渔夫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孔子愀然日:“请问何谓真?客日:“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
(中国纪检监察报《诚者物之终始》)【典故】出自战国庄子《庄子·杂篇渔父》,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
其用于人理也,事亲则慈孝,事君则忠贞,饮酒则欢乐,处丧则悲哀。
【释义】意思是,真心的情感在心中并不外露,而神情则流露在外,这就是看重真情本性的原因。
【赏析】西汉马迁《史记赵世家》记载了“吾闻干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的故事。
大意是,赵简子是春秋时晋国的上大夫。
他有一个家臣名叫周舍,喜欢直谏。
周舍死后,简子每次听朝,总是不怎么开心,大夫们请罪。
简子说:“不是你们的过错。
我听说一干只羊的皮毛还不如一只狐狸腋下的皮值钱。
诸位大夫上朝,我只听见一大片唯唯喏喏的回答,再也听不见像周舍那样的谔谔直言,我因此而伤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珍惜敢说真话的人,鼓励部属说真话。
然而,少数干部,不仅平时很少“讲真话”,即便有时候讲了真话,也只满足于提出批评和问题,对于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