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绵延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
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社会建设经验是中华五千年社会文明的思想文化基础,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着深远影响。
我们应当立足新的时代条件,挖掘中华传统社会思想、社会建设经验之精髓,为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铺就文化底色、筑牢精神根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学的文化根基起源于西方的现代社会学受近代以来实证自然科学的影响,在追求一般性、普遍性理论时忽略历史特性,是自社会学开山人物孔德以来的一个主流倾向,抽象化、数理化、模型化等取向在当代美国社会学中表现尤其突出。
这些倾向早在古典社会学时期就受到马克斯·韦伯等人的质疑,并随着时间推移受到越来越多批评。
实际上,自然科学和制度学派所揭示的路径依赖效应已充分彰显了历史特性问题的重要性。
毕竟,每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每个人和每个社会都带有过去的痕迹。
中华文化传统使得中国社会运行、社会转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独特性。
理解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既需要进行国际比较,更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探根溯源。
由此形成的现代化理论,成为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要清醒意识到,由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