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部分基层医院临聘人员过半“有编不用”问题亟待关注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卫生健康事业快速、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
近日,《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部分区县基层医院在编制资源大量空闲的同时,却招聘许多没有编制的医务人员。
比如乌蒙山区某县人民医院共有编制763个,目前实有职工共计1121人,其中编制职工616人,空编率19.3%;编外职工505人,占总职工数45%。
这种“有编不用”的做法既招不来高素质人才,也留不住成熟专家,亟需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地方财政紧张导致严控编制数量。
地方财政向公立医疗机构投入资金,主要用途就是发放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待遇。
因此,医院在编人数,直接决定了财政投入的基数。
当地方财政吃紧时,就得尽量压缩开支,暂时收紧编制,让医院承担临聘人员工资待遇,节省减支。
于是,医院的编制就成了先被拿来“开刀”的对象。
据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刘远立表示,政府根据编制数量给予财政拨款,目前我国至少有四级政府办的公立医院,财政投入能否跟上,取决于各级政府的财政能力及意愿。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差距较大,对于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是否到位并不清楚。
据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政府越来越多的从市场上购买公共服务,在这个大环境下,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事业单位,不可能是扩张编制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