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科普文章“捆绑”医疗广告滋生医疗“灰色产业链”需关注当下,在互联网上,健康类信息检索查询需求旺盛。
遇到身体不适或突然受伤时,上网查阅相关疾病或健康信息已成为不少人的习惯。
但是在一些社交平台以及搜索引擎平台上,科普内容下面经常会出现包含功效的医疗广告,为医疗机构物色和导流患者,亟需关注。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破坏正常科普环境。
“伪文章”质量低,让真正医疗科普文章难以得到信任,扰乱医疗科普的秩序。
大多数患者在看到权威专家撰写的科普文章之后,都会被文章后面附加的链接或者是医疗广告所吸引,认为此类医疗广告是医疗专家认可同意的。
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吴鹏反映,医疗广告挂靠科普文章,一定程度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让读者误认为这些广告也是靠谱的。
吴鹏认为,违法违规的医疗广告是一种不正确的医疗信息,它的主要危害就在于误导了社会公众对医学科学的认识。
“一些防病知识本来是一种科学,而被误用以后就成为一种伪科学,这对患者、医疗系统和社会均构成危害”。
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刘海反映,这种引流方式,会消耗不少病患者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信赖,而科普文章捆绑医疗广告的风气一旦形成,大部分有良知的医生不愿意被动成为引流的“帮凶”,也就为大部分患者关闭了一扇直接对话名医的窗口。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