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乌调查》看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同志们:寻乌调查是1930年5月毛泽东在江西寻乌针对当地的政治、商业、土地斗争等问题进行的一次重要的大规模社会调查,为后来党中央作出系列决策部署提供了现实依据。
如今再看寻乌调查,总结“寻乌经验”,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借此机会,由我为大家作一堂党课报告,与同志们共同交流。
一、毛泽东开展寻乌调查的原因1930年5月,朱毛红军在澄江击溃反动武装力量后顶利进驻寻乌。
在古柏的陪同下,毛泽东详细考察了寻乌县的各方面情况。
毛泽东之所以在寻乌开展大规模调查,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毛泽东的农村情结。
他看到农民生活太苦,认为只有调查找出农民痛苦的根源,才能解决问题,使农民翻身。
二是党内部分同志存在“左”倾思潮和盲动主义的表现。
一些同志认为中国革命已到达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攻打中心城市,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三是为了解中国现实情况。
党需要通过实地调研弄清楚农村各阶级、商业资产阶级与城市贫民现状,明确农村和城市的关系,以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方针政策。
四是寻乌地理位置特殊。
寻乌位于闽廖赣三省交界处,连接着赣南和广东东江一带,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二、毛泽东寻乌调查的调研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
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运用的调研逻辑,充分展现了其高超的调研能力。
(一)调研的核心要义:实事求是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