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习近平总书记刚到福建宁德工作时,就深入田间地头,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心态,“当面锣对面鼓”地为群众解决切身问题,并总结出“四下基层”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
新时代新征程下,广大党员干部应当秉承矢志不渝为民服务的精气神,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走下“田间地头”,通过同群众身挨身坐、面对面谈、心贴心聊,将为民服务进行到底。
身挨身方能察民情,将问需于民进行到底。
讲万句话不如行百里路,眼睛向下、脚步向下,才能更接地气。
要用好用活板凳工作法”,以“小板凳+服务"的形式,在群众就近就便的田间地头、街头小巷、农家小院,同群众围坐一堂,共拉家常,把政策宣传、调查研究、信访接待、办公场地放到一线,将板凳的柔性力量化成问需于民的不竭动力。
要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聚焦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关键领域不同行业,通过“深实细准效”调查研究五字诀,既看“高楼大厦”,也看“背街小巷”,将基层最真实的情况、群众最急迫的需求反映出来,建立需求清单,让问需于民“有单可依”“有迹可循”。
要拓宽民情反映渠道,搭建“小区夜话”“凉亭议事“群众老娘舅等多种平台,让群众有地方可以诉说“家长里短”,让问需于民工作覆盖更广、效益更优。
面对面方能知民意,将谋事为民进行到底。
如果说谋事为民是目的,那么听计于民就是有力方式手段。
古人云:“行之以躬,不言而引”。
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把率先垂范作为干事创业的准则,全身心投入到矛盾多、困难多、群众诉求多的地方去,以永不解怠的精神练好“内功”、精进听计于民的“本领”。
要时刻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紧密联系群众,培养与群众的真感情,找准“痛点”“难点”“堵点”症结,在解决“急难盼愁”中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
广大党员干部要明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道理,注重从人民群众的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