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造芯“虚火”背后的“烂尾”潮近年来,芯片半导体作为新兴产业的时代宠儿,特别是在中兴、华为事件的影响下,“国产替代芯”呼声愈发高涨,全国各地造芯企业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蓬勃涌现,芯片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投资热潮。
但随着多个芯片项目先后陷入烂尾、停产、劳务纠纷等,行业“虚火”背后带来的巨额资金的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损失值得警惕关注。
一、案例表现案例1:成都格芯成立于201x年,投资方为美国晶圆代工巨头格罗方德。
并于201x年2月10日在成都高新西区举行了盛大的签约仪式,总投资约90.53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厂,该项目共分为两期建设,在当时是格罗方德在全球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生产基地。
201x年4月,格罗方德对成都格芯出资5.4亿美元,持股比例为51%、成都高芯出资5.2亿美元,持股比例为49%,合计超过10.6亿美元实缴出资。
但在后续出资问题上,格罗方德希望以其新加坡工厂的旧设备折价入股,而成都政府则更希望启动项目的二期,导致双方出现分歧。
随后,10月,格罗方德和成都签署了投资协议修正案,取消了原计划引进的一期项目,项目进入了关停阶段。
201x年4月,为解决遗留问题,成都格芯和格罗方德启动了“临时共管机制”。
然而,双方在资产处置方案上又存在极大的分歧。
到了202x年5月,成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