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求利以信立业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
做好金融工作,一方面,需要做好金融业务方方面面的具体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对金融工作、金融领域的规则和知识有正确的认知。
基于此,培育健康积极向上的金融文化就显得至为重要。
在这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大宝库,有很多可以借鉴的思想观念。
中华民族在长期经济社会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义利观、经营观、治理观,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典范。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金融发展注入思想动力、精神力量、智力支持。
中国历史长河中不乏正确处理义和利的优秀典型。
被誉为“一代儒商”的孟洛川,在掌舵瑞蚨祥60余年中,始终秉承儒家传统义利观的理念,以义求利,以信立业。
瑞蚨祥在与其他染坊的合作中,也处处以义为先。
孟洛川从自身长期的经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很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经营理论,区分了“小商”“大商”“非商”“奸商”,对“利、义、富、仁”“义利”关系等进行了论证。
对于“纵横欧亚九千里,称雄商界500年”的晋商,梁启超先生曾言:“晋商笃守信用”。
晋商以“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先义后利,以义制利”为信条,始终坚持并严守诚笃与信义的行为准则,非常恰当地处理了“义”与“利”的关系,坚持义利统一、义利互惠和义利相促,绝不舍义取利,更不唯利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