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科学处成立30周年茶话会上的致辞吉林大学原副校长王胜今(202x年4月1日)刘中树老校长全面、系统、深刻地回顾了社科处的整体发展历程,有理论、有实践、有案例,既有理论上的高度,又有认识上的深度,对未来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性。
看了纪录片,我想用十四个字来概括文科科研:往前看似乎很远,往后看都在眼前。
我简单谈谈新世纪以来我们学校文科的振兴和发展的历史。
1999年,东北亚研究中心进入教育部第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申报时我和桂云老师住在外语楼顶楼大圆塔下面商讨、论证、填表。
学校后来陆续获批几个重点基地,这应该是吉林大学文科繁荣发展的具体例证。
振武老师率领的考古学科团队不断收获大项目、大平台;喜平老师带领的马学科在学科建设上也取得了优秀成绩。
每逢看到他们的好消息,我们都非常高兴、荣幸。
文科在整个学校发展中的地位体现出来了。
我们都是吉大人,要传承发扬他们的精神。
另外,东北亚学院成立并开始招本科生,这是历史的突破。
国际问题的人才要从本科抓起,不能单纯招硕士,这也是我向书记、校长提出的建议。
越是改革,越要开放;东北亚地区越是复杂,越需要我们培养国际化人才。
现在整体的情况非常好,感谢学校各位领导!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的成立意义重大,也是很有难度的,填补了我们学校在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方面的空白。
从上述事例来看,我们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发展到今天都是与中树老师、文显老师、桂云老师的领导和支持分不开的,也是与社科处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传统分不开的。
社科处有非常突出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