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挖掘潜在资源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其中,科技创新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突破农业发展瓶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加快科技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的内在要求、发展之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各类可利用盐碱地资源约5亿多亩,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东北、黄河中游、滨海和华北五大区域。
长期以来,这些广袤的土地,由于土壤板结、碱化度高、有机质匮乏,作物难以生长,只能撂荒。
唤醒这一“沉睡”的后备耕地资源,将显著实现耕地资源扩容、提质、增效。
近年来,各地将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作为耕地保护改良、增加可耕地面积的关键一环,瞄准耐盐碱作物发掘利用、盐碱地改造提升和生态化利用,全方位挖掘盐碱地农业生产潜力,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也总结出了许多经验。
以近来备受关注的“陆养海鲜”为例。
科研团队通过选育耐低盐苗种、科学调节盐碱水pH值,逐步攻克了海鲜在盐碱地“能不能存活”“能不能养殖”“能不能出效益”“能不能标准化生产”等一系列难题,探寻出了对虾、青蟹等多种海鲜的盐碱水养殖模式。
经过几年的拓展,新疆、内蒙古、宁夏等内陆地区均建成海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