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关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
202x年以来,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受到人们的一些关注,如何辩证客观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正确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宏观治理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理性看待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一定程度上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202x年7月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所指出的,这是由宏观数据的综合性和微观感受的局部性决定的。
宏观数据来源于对整个经济体的综合统计和宏观分析,而微观感受则是每一个经营主体、每个居民在经济社会活动中的直观体验。
理论上,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都存在一定的“温差”,特别是经济规模越大、经营主体越多元,也即经济学所说的存在大量的异质性个体,在经济周期波动中这种“温差”越是明显。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温差”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有一定的普遍性,其背后体现的是经济运行中整体性与结构性的差异。
我国经济具有超大规模性,截至202x年9月底,全国登记在册的经营主体达1.81亿户。
这些经营主体分布在不同行业和经济运行的不同环节,并根据宏观大环境和自身所处小环境对经济情况作出判断,由于每个个体纳入判断的影响因素不同,其判断本身就存在结构性差异。
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物价,高收入者眼中的低价可能是低收入者眼中的高价,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