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长江文化展现新气象新风貌大江大河对中华文明的产生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中华民族的先民利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留下宝贵精神财富。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长江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场景相融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深刻影响了中国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持续地将中华农耕文明推进到人类社会的极高水准。
黄河流域的麦(粟)作文化、长江流域的稻作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
发达完备的稻作经济结构,为人口繁衍和文化传承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全国考古发现多处8000年前的水稻农业遗址。
其中,除了广东的牛栏洞遗址和河南的贾湖遗址以外,其余遗址都位于长江流域。
水稻种植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业革命”,它让人们有能力获得相对稳定和丰富的生活资料。
经历数千年驯化,易于采收、颗粒饱满的水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主粮之一,为人口繁衍生息提供了坚实食物支撑。
据考证,西汉平帝时中国人口已达5900多万。
乾隆初年,人口达到1亿,乾隆末年增长到3亿。
人口增加固然有多方面原因,其中粮食供养能力是一大关键因素。
长江流域水稻的供养能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