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必须要遵循客观规律刘少奇是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为我国现代化道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贡献。
早在1944年5月20日,在陕甘宁边区工厂职工代表会议上,刘少奇就指出,“现在世界上凡是强大的国家,都是工业国”,“我们中国之所以弱,也就是因为我们还只有很少的工业,我们还不是一个工业国。
要中国强盛起来,也必须使中国变成工业国。
我们将来的责任,就是要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农业大国,应该怎样进行经济建设?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呢?刘少奇强调,世界历史上只有两条国家工业化的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的国家工业化的道路”,这条道路“工业化过程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相应提高,而且这些国家最后不能不变成帝国主义,去侵略其他民族和国家,取得原料和市场来维持自己已经发展起来了的工业,并因此而要进行世界大战”;另一条是“社会主义的或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工业化的道路”,这条道路“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相应地逐步地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避免失业、饥饿和破产的痛苦,并且不需要去侵略其他的民族和国家,更不需要进行战争”,因此,“这是我们应该采取并且必须采取也能够采取的道路”,“除此以外,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