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轨道上平衡竞业限制与劳动者的权益保障竞业限制相关的法律法规见于我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可以与掌握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约定保密义务,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需要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用人单位则需要支付竞业经济补偿。
该条款的本意是避免劳动者在掌握用人单位商业秘密后泄露给下一家用人单位,是对劳动者自主择业权的合理限制。
而当前不少用人单位经常滥用竞业限制,侵害了劳动者的自主择业权,对于这类问题,劳动者或许可以从《劳动合同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可以寻找到救济方法。
一、竞业限制下劳动者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1.竞业限制适用的主体范围宽泛《劳动合同法》第24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其中“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包括哪些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任何劳动者都有可能成为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往往将“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不加区分地适用到所有员工上,扩大了竞业限制的主体范围,导致很多与商业秘密不关联的劳动者也受到竞
预览阅读已结束,若您需要写相关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写作!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